
從綠水到藍天、從河湖到流域、從農村到城鎮,從國內到國外,我們都肩負著生態環保治理的使命,描繪著環保事業發展的藍圖,述說著航天人奮斗的故事,而每個故事的主角都有一個響亮的名字——華航環境發展有限公司。
2017年11月22日,為深入貫徹黨的十九大會議精神,踐行生態文明建設神圣使命,落實集團公司綠色發展要求,航天建設轉型升級做出重大部署——整合下屬華航置業公司、環境與安全設計院、BIM技術中心,同時將集團公司節能環保技術中心、安全評價中心和德國wks公司業務納入平臺統一管理,正式組建航天建設綠色智慧產業平臺“華航環境”。


披荊斬棘,風雨兼程。華航環境在上級單位鼎力支持下,從房地產轉型到環保產業奮勇起航,在三年中歷經初創奠基、改革推進、穩步發展三大階段,聚焦綠色智慧主責主業,強化航天環保使命擔當,不斷加快發展現代服務業,著力做強做優做大綠色智慧產業,形成覆蓋陸、海、空的智慧環保綜合治理能力,從環保產業的“生力軍”,逐步成長為航天建設生態文明建設的“主力軍”。
千錘百煉,砥礪前行。華航環境從成立之初不足100余名員工發展到現在300多名國內外員工;從單一農村污水處理發展到市政、工業、生態流域等水環境綜合治理;從戰略合作逐步發展到自主研發創新驅動;從單一建設到技投建運研一體化商業模式;從單一國內市場發展到國內、國際兩大市場協同發展,肩負起了航天技術服務國家生態文明建設之責,逐步形成科技型、智慧型、服務型產業生態系統。
堅毅前行,夯實基礎。華航環境不斷促進產業發展,以本部為戰略統管運作中心,各生產單位聚焦主責主業,深耕業務板塊;各項目公司建設運維,增強服務效能;各分公司、辦事處占據有力市場高地,提升區域競爭力,不斷構建多維產業協同發展布局,形成聯動協作的整體架構,促進公司產業優化綜合發展。三年來,公司經濟規模屢創新高,2020年華航環境獲得集團公司2018-2019年度民用產業發展先進集體榮譽稱號。
回望2017年底以來的華麗轉型之路,華航人拿出了“有條件要上,沒有條件創造條件也要上”的勁頭,在機遇中求得生存、在艱辛中逐步成長、在挑戰中實現跨越。三年中,華航人跑過的市場、艱辛的路途,挑過的燈、備戰的夜,錯失的痛、勝利的笑,這些奮斗故事里的每一幀畫面無不讓人動容。
十九屆四中全會審議通過的“十四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主要目標之一就是要持續改善生態環境,推動綠色發展,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這一歷史使命也成為了我們為之奮斗的宏偉目標。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三年來,華航環境忠實履行央企使命,以“航天技術+德國工藝,攜手改善地球水環境”為發展愿景,秉持全球領先的工藝、機械和自動控制技術,憑借強大的系統集成、工藝設計、工程管理和裝備制造能力,承接國內外市政污水、農村污水、工業廢水、雨水、供水、生態流域修復,固廢及資源化利用等環境綜合治理業務,成功在“一帶一路”沿線、京津冀、粵港澳大灣區、長江經濟帶、長三角等國家重點戰略區域實施近2000余項工程項目,不斷為客戶提供量身定制最優化、智慧化的創新產品和綜合解決方案,形成推動生態文明建設快速發展的良好格局,為全球環境治理貢獻航天力量。2017年華航環境獲得集團公司技術創新進步三等獎。2019年獲得中國環保企業行業“項目建設典范獎”和“技術進步獎”以及水業細分領域領跑及單項能力領跑標桿企業。


航天環保力量,打造宜居環境。三年間,華航環境累計承建了2298個各規模的污水處理廠站,深入參與河道修復治理,一座座精品環保工程,每時每刻地凈化著神州大地,在悄然無息間,這些城市農村的面貌已經發生了改變。


作為集團公司安全評價中心和節能環保技術中心的業務依托單位,憑借自身環評、安評、能源審計等方面能力,先后完成了2000余項咨詢項目,為客戶提供了安全生產標準化評審、安全評價、重大危險源評估、安全與職業病防護設施設計、消防安全標準化評審、消防評估、安全工程,以及節能環??己嗽u級、環境影響評價、環保驗收、能源審計、清潔生產審核等咨詢與服務,為國防工業和航天事業的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
9月28日,集團公司召開2020年戰略工作會,明確了集團公司“一個目標三步走”中長期發展戰略及“十四五”發展目標、發展思路和重點任務。會議對于適應“新基建”發展需求,在信息技術、裝備制造、現代服務業等領域的產業基礎能力與產業鏈現代化水平發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三年間,華航環境將航天智慧科技成果應用于社會民生,全面布局數字建造、數字環保、數字城運智慧產業發展。公司利用BIM、GIS、VR/AR、建筑智能化、互聯網、物聯網、云計算、大數據等領域的成功經驗,自主研發智慧監管平臺,巧妙融合到建筑、環保、城市運維的國家民生行業及產業中,助力推進“互聯網+”,打造數字經濟新優勢的智慧產業典范。公司先后承接北京城市副中心、北京2022年冬奧會、雄安新區、南方電網等國家重點項目,天津市城市級智慧停車項目,京津冀、珠三角等區域智慧水務項目逐步落地,搭建具有航天特色的信息應用體系,不斷推動公司智慧產業蓬勃發展。公司先后榮獲BE全球創新獎、中國地理信息產業優秀工程銀獎、工程建設行業互聯網發展最佳實踐案例等18項國內外獎項。2019年,在第21屆中國國際高新技術成果交易會上,華航環境的“智慧城運”、“智慧建造”和“VR模擬體驗飛行機”成果分別榮獲三項“優秀產品獎”。2020年獲得世界物聯網博覽會創新獎。
惟創新者進,惟創新者強,惟創新者勝。三年來,創新始終是華航環境穩步發展的核心要素。華航環境聚焦綠色智慧兩大產業領域,圍繞產品研發和課題研究推進科技創新工作。
三年來,華航環境建立了由公司領導和行業知名專家組成的專家委員會作為技術和研發支撐體系,編寫發布“十四五”關鍵技術體系發展規劃。組建了以綠色和智慧產業為核心的研發團隊,致力于水務、固廢和信息化產業發展,獲得了多項集團公司自主創新課題立項,取得了發明專利 5 項、實用新型專利 8 項、軟件著作權 21 項,發表論文 70 余篇,編寫標準規范 32 項。華航環境逐步向著專業化、開放式、產學研用結合的方向發展。
管理創新助力升級發展是硬道理。三年來,華航環境逐步建立和完善經營管理體系,通過了質量、環境、職業健康安全三體系認證;成功通過國家高新技術企業資格認證;積極打造以市場營銷中心為龍頭的定向營銷策略,形成多類型營銷團隊、多樣化營銷組織的大市場營銷體系;陸續取得建筑智能化系統設計專項甲級、電子與智能化工程專業承包二級、市政公用工程施工總承包三級、環境工程設計專項乙級等11項企業資質,進一步補齊業務發展短板,有效提升了企業外部競爭及綜合盈利能力。
黨政工團齊發力,凝聚人心促生產。華航環境各級組織圍繞中心、助力經營生產作用明顯,宣傳陣地能力建設顯著提升。人才引進,人力資源優勢逐漸凸顯,碩士及以上學歷人才占比超過40%,一級注冊建造師、注冊環評工程師、注冊環保工程師等80余人。在公司發展征程中,廣大女職工發揮著巾幗建功的重要作用,2020年榮獲“全國三八紅旗集體”榮譽稱號。

集團公司“十四五”發展戰略提出加強國際化經營,優化區域布局,國內大循環與國內國際雙循環的戰略要求。三年來,華航環境協同德國wks公司,聚集戰略引領,在重大投資決策、人力資源規劃、企業文化建設、業務資源協調等關鍵領域,凝聚共識、目標統一,中德雙方在技術上融合、在文化上交融,中德兩地多次開展調研交流,參與國內外知名行業展會及論壇,已逐步形成技術交流常態化、會議溝通制度化,不斷加速發揮國內外各自優勢,加強合作,優勢互補,共同發展。

并肩奮斗,砥礪前行。wks公司加入航天后,公司業務拓展取得突破,進一步推動一帶一路高質量發展。wks公司中標影響力以及規模較大的德國黑泵工業廢水處理項目,在轉型發展的關鍵時刻注入了更強動力。為了更好地促進華航環境、wks公司雙方合作,雙方共同成立中德合資企業航天威科公司,該公司先后中標貴陽市貴醫污水處理廠自控總包項目,無錫市錫山水務東亭污水廠提標改造項目,為促進德國技術落地中國,跨出了突破性的一步,中德雙方迎來了深度融合發展的新階段。
融合發展,合作共贏。在國內外業務持續開拓,經營業績實現穩步提升的同時,雙方在文化的交流和溝通上也充分的體現。wks公司職工馳騁在航天運動會賽場上的身影,參觀航天企業的腳步,學習航天文化的場景至今還歷歷在目。華航環境職工在德國和同事們其樂融融的包餃子、貼春聯、分享中國飲食和文化的場景更加溫馨。文化交流和融合的成果至今還充滿在辦公室的每個角落。特別是新冠疫情期間,“相隔千萬里”卻守望相助,心系對方職工的安危,互送慰問信、相互提供防疫支持。中德文化、友誼不斷升溫。
三年櫛風沐雨,三載奮發有為,華航環境書寫了一首改革創新,跨越發展,共圓航天環保夢的榮耀征程之歌。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面臨百年關鍵的機遇,航天華航人將繼續傳承老一輩航天人的奮進精神,迎難而上、直面挑戰,在危機中育新機,于變局中開新局,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心懷愛國之志、履行央企首責,全面開啟高質量發展新征程,為鑄造綠色發展新篇章、建設美麗中國作出新的更大貢獻。(華航環境/文)
|